老師,我就是不睡覺也要把論文弄完!大可不必!(老師催論文而我沒寫完怎么辦)
來源:女教授跟生活的死磕 作者:爬樹魚
每到年底,都是一年一度的畢業(yè)論文恐慌季。原因很簡單,俺們院有一個碩博論文預答辯制度。只有在當年年底成功通過預答辯的論文才有資格在第二年春天送交盲審。所以,每年11-12月初,都是大批小朋友瘋狂敲電腦之時。前幾天剛剛有位小朋友跟我表決心:“老師,我就是不睡覺,也要在某某日之前把論文弄出來!”我大驚:“別別別,大可不必!咱們慢慢來!不睡覺可要不得!”
那么,為啥?是因為“擔心脆皮大學生把自己弄成神經衰弱”嗎?有這方面原因但不完全是。主要原因是,廢寢忘食寫論文它不科學啊,親,更不符合學術研究的一般規(guī)律。
首先,咱們先說論文這東西的生產全流程。我曾經給一位愛較真的小朋友用數學方法解讀過論文寫作:一篇碩士論文三萬字,假設一天一千字,三十天也都寫完了;但,你見過大神真的能在30天從無到有地弄出來一篇碩士論文嗎?小朋友誠實地表示:從來沒見過。那么,為啥呢?答案很簡單,每天敲一千字固然不難;但,這一千字可不是“灌水”一千字啊。真正難的是構思,是讀書,是整理資料;而這種高強度腦力勞動,“廢寢忘食”只能適得其反。人腦工作幾小時就該冒煙啦。
其次,哪怕不考慮此前的讀書、構思過程,只考慮“寫”這個動作,一個人每天能寫的字數也是極其有限的。這個“寫”當然不是指“敲字兒”,畢竟,某些網文寫手每天碼字一萬不在話下。然而,此處問題恰恰在于,當你要寫的東西是邏輯嚴密、論辯色彩濃郁的東西時,人腦用不了多久就該胡說八道了。相信有寫作經驗的小朋友都有這個感受:每天早上打開電腦開始寫作,起初一個小時文思泉涌、但一小時后就開始詞不達意;如果拒不休息繼續(xù)往下寫,第三個小時寫出來的東西就很可能是反人類的了。
最后,哪怕某位作者小朋友天賦異稟、文不加點提筆立就,每天可以寫N個小時論文還能保證輸出質量,這種狀況也是不可持久的!這里的“不可持久”,是指人都是有惰性的。寫論文這事兒其實沒那么好玩,一個人不可能不眠不休不進行任何娛樂活動地天天“寫”。打個比方,再熱愛工作的人,也不可能連續(xù)一周007、下一周繼續(xù)007。一個人即便再能吃苦,也是要有個盼頭的。我們試想,假設哪位小朋友辛辛苦苦寫了一星期論文,信心滿滿地交給他導師,然后論文被批判的一文不值……這時候,小朋友的心氣很可能就崩啦。
綜上,寫論文是持久戰(zhàn),主打一個心氣平和、切忌“急行軍”式的沖刺式寫作。碩士論文和博士論文都是如此,博士論文尤為如此。請小朋友們一定量力而行,張弛有度!